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基本信息
本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82年在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时期创办的政史专业(专科),2001年开始招收本专业本科生,200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20年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思政学科)教育硕士。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属于师范教育类专业,依据新时代中学教育发展对思政专业人才的要求,立足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深厚的思政情怀、较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较强的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学思政课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二)培养目标
(1)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认同教育价值,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崇高的职业情感。
(2)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具有较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基础及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掌握中学思政课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中学思政课教学工作。
(3)具有德育为先的理念、较强的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能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综合育人活动。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能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有效开展校内外交流合作。
(5)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理论功底扎实,能够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效进行教研和科研活动。
(三)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学分
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总学分:164学分;总学时:2576学时。
2.知识要求
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素养,掌握思政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国内外学界前沿动态,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
3.能力要求
(1)教学能力。能依据中学思政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2)班级指导能力。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具备初步的班级组织管理与指导能力;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获得积极体验。
(3)综合育人能力。具有“三全”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反思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了解国内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主动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5)沟通合作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团队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4.素质要求
(1)师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涵养深厚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
课程结构  | 学时  | 学分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公共必修课程平台  | 386  | 260  | 646  | 17  | 11  | 28  | |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 168  | 24  | 192  | 10.5  | 1.5  | 12  | |
教师教育课程平台  | 224  | 82  | 306  | 12.9  | 4.1  | 17  |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332  | 44  | 376  | 20.7  | 2.8  | 23.5  | |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 专业必修课程  | 448  | 64  | 512  | 28  | 4  | 66  | 
专业限选课程  | 216  | 72  | 288  | 12  | 6  | ||
专业任选课程  | 192  | 64  | 256  | 12  | 4  | ||
专项实践课程平台  | 公共实践课程  | 
  | 
  | 
  | 
  | 4  | 17.5  | 
专业实践课程  | 
  | 
  | 
  | 
  | 13.5  | ||
个性培养课程平台  | 课外自主实践(不计入总学时)  | 根据《惠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惠院发[2017]200号)执行  | |||||
朋辈教育(不计入总学时)  | 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  | ||||||
总计(必修/选修)  | 1966  | 610  | 2576  | 113.1  | 50.9  | 164  | |
最低毕业要求(人文社科)  | 2576  | 164  | |||||
2.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原理、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学思政学科教学论、中学思政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构建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技能训练比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践教学环节见下表:
课程中文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学分  | 周数  | 总学 时  | 实验 学时  | 上机 学时  | 开课 学期  | ||||
入学教育  | Freshman Orientation  | -  | 不计学分,穿插安排  | 1  | |||||||
毕业教育  | Graduation Education  | 
  | 不计学分,穿插安排  | 8  | |||||||
军事训练  | Military Training  | 2  | 2  | 
  | 
  | 
  | 1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 2  | 4  | 
  | 
  | 
  | 1-4  | ||||
美育实践  | Aesthetic Education Practice  | 
  | 1  | 
  | 
  | 
  | 1-8  | ||||
教育见习  | Educational Probation  | 0.5  | 1  | 
  | 
  | 
  | 1-6  | ||||
地方红色文化 调查与研究  |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 1  | 
  | 
  | 
  | 
  | 6  | ||||
教育研习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Study  | -  | 1  | 
  | 
  | 
  | 3  | ||||
教育实习  | Educational Internship  | 6  | 一学期  | 7  | |||||||
毕业论文(设计)  | Thesis (Project)  | 6  | 18  | 
  | 
  | 
  | 7或8  | ||||
合计  | 17.5  | 
  | 
  | 
  | |||||||
课外自主实践  |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 根据《惠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惠院发[2017]200号)执行  | 1-8  | ||||||||
朋辈教育  | Peer Education  | 由二级学院以项目形式实施。  | 1-8  | ||||||||
5.师资队伍
本专业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拥有一支学历与职称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拥有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外聘客座教授数名。
6.教学条件
学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课堂教学设施、实践教学设施及辅助教学设备等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现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惠州学院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等完善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与实践技能实训需要,并且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积极与中学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1)教学设备
学校重视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等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更新了课室教学设备,更换新的多媒体设备。学校拥有167间智慧教室,16间常态化录播教室,28间超短焦电子交互白板教室。学校图书馆面积约2.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个。教学和学术资源涵盖纸质和电子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专刊、光盘、音频和视频等。目前本专业相关的数据库2个,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阅览专区,专区现有纸质图书刊物计12000余册,生均400余册。
(2)实验室
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可供本专业使用的实验室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高清录播室、常态录播室、微格教室、三笔训练室、教育技术实训室、互动录播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具体情况见下表:
类型  | 计算机 公共实 验室  | 多媒体 教室  | 高清录播室  | 常态录播室  | 微格 教室  | 三笔训 练室  | 教育技术 实训室  | 互动录播室  | 心理咨询室  | 
间  | 14  | 205  | 1  | 16  | 25  | 3  | 1  | 1  | 1  | 
使用面积 (平方米)  | 1806  | 18340  | 90  | 1280  | 760  | 240  | 60  | 90  | 80  | 
 (3)实习基地
学校与校外签约并有效合作的师范教育实践基地63个,其中省级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17个,有效拓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空间,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专业合作的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共有32家,其中省级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1个,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完全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本专业依托广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整合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院独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了“四结合”培养模式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1.“四结合”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突出专业性、理论性;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突出服务性、应用性;专业建设与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研究相结合,突出地域性、文化性;专业建设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突出政治性、时代性。
2.“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技能训练比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校内课程的理论引导作用,并开发第二课堂,通过经典导读、学术讲座、师生科研活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广泛搭建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田野调查、红色文化研修等校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教师教育技能的养成,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师范生技能大赛,以赛促练,稳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