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先辈遗志、传承井冈星火,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补足精神之钙。3月31日至4月2日,我院组织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了红色文化专题实践研修。
开班式
3月31日上午,红色文化专题实践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井冈山隆重举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培训处副处长肖小军致欢迎词,他对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同学们深入学习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汲取信仰的力量,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增强奋进新征程的勇气和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石瑞丽作了培训动员。她强调学员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科学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史中领悟中国革命特色,坚定理想信念,并将培训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祭奠井冈英烈
葆革命初心,传井冈星火。3月31日下午,学员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祭奠井冈英烈”仪式。全体学员庄严肃穆,缓缓步入大堂进献花圈,鞠躬默哀,缅怀革命英烈。站在吊唁大厅,望着嵌刻在墙面的烈士英名和堂中的汉白玉无字碑,同学们热泪盈眶,感悟英烈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领会坚定执着追求理想的革命意志。祭奠仪式结束后,学员们仔细聆听郭媛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学习红军英烈的革命事迹。
重温革命历史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学员们紧随姚瑶老师的步伐,认真聆听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沉浸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斗争历程。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和烈士陵墓,同学们了解到红军第一座正式军医院建设的艰辛过程和红军战士坚守信仰献身革命的光荣事迹,真切理解何谓“艰苦奋斗攻难关”“信仰比生命更贵重”。
八角楼革命旧址内,站在八角形天窗下,学员们满怀崇敬,追忆毛泽东同志当年借着清油灯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的场景。大井朱毛旧居中,同学们了解了白屋残墙的往事,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坚持学习勇探索的决心和意志;在何长工同志和袁文才同志的旧屋前,大家更加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黄洋界上,浩瀚山林,云烟缭绕。站在纪念碑下,步入红色小道,学员们细细追忆革命先辈英勇抗争、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感悟“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不变真理,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三湾改编”理论学习
肖建兵老师结合“三湾改编”的历史事实,设置情景模拟活动,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通过学习,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理论学习
井冈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面旗、一盏灯、一条路。贾硕老师联系井冈山斗争岁月,从走进井冈山、回望井冈山、品味井冈山三个维度出发,为同学们系统阐述了井冈山斗争的基本问题、基本线索和历史贡献。同学们也深刻领会了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
“红军的一天”体验
4月1日早上,各班依据各自抽取的路线图从象山庵徒步前往坝上村,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深刻体会到革命前辈与困难环境作斗争的艰辛。经过一上午的团结合作,大家圆满完成了找地标、寻草药的任务,按时抵达目标地点。
中午,各班学员按组前往当地老乡家自做“红军餐”,体验军民鱼水情。饭后,学员们与老乡们亲密交谈,访民情、会民意、干农活。夜晚,全体学员在基地综合楼108教室开展“学编红军草鞋”体验教学。搓、揉、捻、穿、绑、扣、打……大家在动手编织中了解“红军草鞋”的革命内涵,在互帮互助中感悟“红军草鞋”的革命精神。一根根稻草在学员们手中起舞,一晚上的奋斗,一双双“红军草鞋”终于织成。
经过一天的学习与实践,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学习好、弘扬好、传承好“草鞋精神”,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结业式
4月2日晚,随着最后一项学习活动的顺利结束,为期三日的研学活动进入尾声。研修班全体学员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传统教育基地综合楼306教室开展结业式。
刘菁茹代表全体学员作了心得发言。她表示本次井冈山之行有效地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认识,在奋进新征程的路上,一定学习好、发扬好井冈山精神,汲取精神力量,勇毅前行。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肖文政,石瑞丽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石瑞丽作了总结讲话。她对研修班全体学员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基地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运用能力,勉励大家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井冈山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心得体会
王锐娟: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看着满墙英烈之名和一大块无名白碑,不禁热泪盈眶。我们好似走进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时空,好似切身感受到了一个个英雄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了信仰,为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来到井冈山,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我想这就是井冈山精神!
听过井冈,我们愈发地积蓄力量;读过井冈,我们愈发地坚定信仰;走过井冈,我们愈发地奋发向上;触过井冈,我们愈发地乘梦飞翔。感谢井冈!
尹欣欣: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为期三天的井冈山之行,让书本上的历史在现实体验学习中变得鲜活而有生命。亲身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与“祭奠井冈英烈”仪式,是我在这次红色研学之旅中最难以忘怀之事。在那里,我瞻仰了镌刻在墙面之上的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先辈们,了解到了在那残酷的年代里为国牺牲却没能留下姓名的千千万万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无弦颂英魂。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好“井冈山精神”,忆苦思甜,坚定理想信念。
陈广:走进五百里井冈,去真真切切地感受那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红色记忆,才真正明白精神火炬的力量。课堂里的知识为我们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而这次实践,让我们亲身体验革命历史,深刻地理解和传承革命文化,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达到知行合一。
萧海瑜: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怀着一颗“寻根”的心,我踏入了井冈山这片红色圣土。为期三天的红色研修可谓干货满满,收获颇丰。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烈士们的理想信念。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中,祭奉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48000多名革命先烈,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15744人,无名英雄达到3万多人。我由衷地敬佩那些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牺牲的战士,他们身上那坚定的理想信念给予了我力量——心怀理想信念,有志者事竟成。井冈山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为人民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我们仍需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袁怡琳、袁杞霜、廖啟竣
图:萧海瑜
审核: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