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我院第三支部赴珠海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肖文政发布时间:2021-01-14浏览次数:290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特区的指示,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提升党建教育工作的实效,学院教工第三支部于2021年1月7—8日联合赴广珠澳大桥,孙中山纪念馆学习,坚决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1月7日,我们第一站参观了港珠澳大桥,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上,全长55公里的世界上第一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一条银线,穿起了香港、珠海、澳门三颗明珠。这座被誉为桥梁建筑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是全球总体跨度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体现了我们伟大祖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参观活动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受益匪浅,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在特区讲话时提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思想。  

                                          

  1月8日上午,我们又驱车前往孙中山纪念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孙先生曾经发动了11次革命斗争,但只有最后一次才成功,为了革命,他呕心沥血,不辞劳苦,不畏失败,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所有立志推动中国进步的先贤和志士们继承和借鉴。                    

  中国正行走在“中国梦”的广阔大道上,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富强等将成为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作为炎黄子孙,当秉承孙先生之遗志,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附录:党员教师参观学习感言精选:

  赖平老师:珠海的学习行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成果。会同古村则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让我们看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板。走进淇奥岛上的苏兆征故居,先辈们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

  曾鹰老师:   此次第三党支部珠海中山之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会同古村——一个乡村振兴的范本。这座有着典型岭南风格的古村落已逾170年,隐匿在都市繁华背后。一边是传统的碉楼、古闸门、古民居、大祠堂、栖霞仙馆,一边是现代的咖啡店、电影厅,让人流连忘返。古村虽小,近代却出了不少商界名流,恢弘的莫氏大宗祠陈列着外出闯荡且反哺桑梓的乡贤群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今的会同俨然成为岭南乡村旅游一颗璀璨明珠,与传承和培育本土乡贤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陈梦圆老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在工作中像大桥建造者一样,充分发挥不畏艰辛、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拓荒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新时代实现“小我”、成就“大我”,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李志萍老师:参观了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而赞叹,她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让我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为这如此浩瀚的工程而震撼。感触一: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施工的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严谨认真尊重科学,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这项超级工程。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部署。这样一个超级工程需要有详细周密的计划部署,从大桥的论证设计到施工容不得马虎。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这样的超级工程不仅需要国家雄厚的财力而且需要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通力合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工程如质如量地完成。这部超级工程体现了中国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让我们向参与工程的建设者们致敬!

 

  图文: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党支部

  审核:刘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