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基本信息

本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82年在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时期创办的政史专业(专科)2001年开始招收本专业本科生,200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20年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思政学科)教育硕士。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属于师范教育专业,依据新时代中学教育发展对思政专业人才的求,立足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深厚的思政情怀、较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较强的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学思政课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二)培养目标

1)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认同教育价值,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崇高的职业情感。

2)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具有较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基础及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掌握中学思政课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中学思政课教学工作。

3)具有德育为先的理念、较强的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能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综合育人活动。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能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有效开展校内外交流合作。

5)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理论功底扎实,能够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效进行教研和科研活动

(三)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学分

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总学分:164学分;总学时:2576学时。

2.知识要求

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素养,掌握思政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国内外学界前沿动态,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

3.能力要求

1)教学能力。能依据中学思政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2)班级指导能力。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具备初步的班级组织管理与指导能力;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获得积极体验。            

3)综合育人能力。具有“三全”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反思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了解国内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主动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5)沟通合作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团队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4.素质要求

1)师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涵养深厚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 

课程结构

学时

学分

理论

实践

合计

理论

实践

合计

公共必修课程平台

386

260

646

17

11

28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168

24

192

10.5

1.5

12

教师教育课程平台

224

82

306

12.9

4.1

17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332

44

376

20.7

2.8

23.5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必修课程

448

64

512

28

4

66

专业限选课程

216

72

288

12

6

专业任选课程

192

64

256

12

4

专项实践课程平台

公共实践课程

 

 

 

 

4

17.5

专业实践课程

 

 

 

 

13.5

个性培养课程平台

课外自主实践(不计入总学时)

根据《惠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惠院发[2017]200号)执行

朋辈教育(不计入总学时)

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

总计(必修/选修)

  1966

610

2576

113.1

50.9

164

最低毕业要求(人文社科)

2576

164

2.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原理、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学思政学科教学论、中学思政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构建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技能训练比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践教学环节见下表: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周数

总学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开课

学期

入学教育

Freshman Orientation

-

不计学分,穿插安排

1

毕业教育

Graduation Education

 

不计学分,穿插安排

8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2

2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2

4

 

 

 

1-4

美育实践

Aesthetic Education Practice

 

1

 

 

 

1-8

教育见习

Educational Probation

0.5

1

 

 

 

1-6

地方红色文化

调查与研究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1

 

 

 

 

6

教育研习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Study

-

1

 

 

 

3

教育实习

Educational Internship

6

一学期

7

毕业论文(设计)

Thesis (Project)

6

18

 

 

 

78

合计

17.5

 

 

 

课外自主实践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根据《惠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惠院发[2017]200号)执行

1-8

朋辈教育

Peer Education

由二级学院以项目形式实施。

1-8

5.师资队伍

本专业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拥有一支学历与职称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拥有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外聘客座教授数名。

6.教学条件

学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课堂教学设施、实践教学设施及辅助教学设备等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现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惠州学院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等完善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与实践技能实训需要,并且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积极与中学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1)教学设备

学校重视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等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更新了课室教学设备,更换新的多媒体设备。学校拥有167间智慧教室,16间常态化录播教室,28间超短焦电子交互白板教室。学校图书馆面积约2.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个。教学和学术资源涵盖纸质和电子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专刊、光盘、音频和视频等。目前本专业相关的数据库2个,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阅览专区,专区现有纸质图书刊物计12000余册,生均400余册。

2)实验室

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可供本专业使用的实验室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高清录播室、常态录播室、微格教室、三笔训练室、教育技术实训室、互动录播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具体情况见下表:

类型

计算机

公共实

验室

 多媒体

教室

高清录播室

常态录播室

微格

教室

三笔训

练室

教育技术

实训室

互动录播室

心理咨询室

14

205

1

16

25

3

1

1

1

使用面积

(平方米)

1806

18340

90

1280

760

240

60

90

80

 (3)实习基地

学校与校外签约并有效合作的师范教育实践基地63个,其中省级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17个,有效拓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空间,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专业合作的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共有32家,其中省级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1个,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完全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本专业依托广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整合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院独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了“四结合”培养模式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1.“四结合”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突出专业性、理论性;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突出服务性、应用性;专业建设与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研究相结合,突出地域性、文化性;专业建设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突出政治性、时代性。

2.“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技能训练比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校内课程的理论引导作用,并开发第二课堂,通过经典导读、学术讲座、师生科研活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广泛搭建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田野调查、红色文化研修等校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教师教育技能的养成,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师范生技能大赛,以赛促练,稳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